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RSS订阅 网站地图 TAG标签

《从前有个山》:解·构·传·统·靠打·砸·抢·可不行

来源:互联网 薄荷网/ 时间:2016-09-14 09:36
导读:北京展览馆剧场8月27日迎来了一场以顶尖视觉、先锋意象、中国古典诗词底蕴为宣传热点的大型多媒体舞台剧《从前有个山》 。

  ◎叶葳蕤

  北京展览馆剧场8月27日迎来了一场以顶尖视觉、先锋意象、中国古典诗词底蕴为宣传热点的大型多媒体舞台剧《从前有个山》。这部豪华大制作从一开始就备受期待,演出当天上座率很高,但是走出剧场的观众却有种被迎头棒击般的挫败感。这种震惊从普通观众弥漫到戏剧业内,即使最宽容的戏剧人试图为它梳理、寻找,想要阐释出某些言外之意,最终还是陷入一片尴尬的沉默当中。笔者在开演前一个多月就留意到这部作品的消息,了解了这部作品的主题内容和阐释方向之后,就倒吸一口凉气,讲真,从格局体量来看,这本就是一部非常创新大胆也非常有“烂戏”相的作品,它很难得到平庸的失败或成功。因为这是一部试图站在中国五千年诗词文化的碎镜森林之中,去仰望星空、窥探宇宙与自我关系的先锋之作。这一盘乱麻太难打理,兜不住就很容易坠入无量的虚空,懂得的人定会如履薄冰。我想导演压力一定非常大,而投资方竟是完全来自民间的商业资本,也令我在惊奇之余颇为感慨,中国发展到现今阶段,伴随着经济上的突飞猛进,文化艺术领域的嬗变相较而言却缓慢得多,有民间商业资本试图推动民族文化传统的整理与创新,这份初心值得肯定和关注。

  可惜,它还是失败了,正如我曾揣测担心过的,果然我们终究深陷于现实困境,很难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神游。在所有艺术尝试的失败中,这一种失败最为俗气,因为它源于自身内部显见的破碎不堪。你很难说它是悲壮、不为人所理解的。

  舞台剧《从前有个山》,大致内容是一个考试前夜突击硬背诗词的青春期小女孩,在精神紧张意识恍惚的节点,一位黑衣人引领她跋山涉水腾云驾雾蹈于太虚,开启一场路过山灵、水仙、云神、冰人、剑客、灯衣人、花神女、梦魂女、线圈人、树藤人等等的怪奇之旅,最后在某个古道西风瘦马的图景中消失于不可知的时空。从舞台呈现看,各部分要素都有其独特鲜明的风格,也不乏创新有趣的闪光点,尤其是舞美设计,把古典诗词文化中复杂的意象和符号系统,用变化多端的多媒体视觉画面和造型表达出来了,并且这种表达是完全现代性的,带有丰富的延展空间,在现场观看时又会觉得变化的手法了无痕迹。比如开场时那个“山”的造型,似乎不是布景,而像一个巨大的有机物活体,后来它怎样化成溪流,凝为冰块,缩成水滴,又怎样化成黑洞、飞瀑、烟雾、山水、巨幅花朵、泥流漩涡和线条等,一切都在观众无意识的状态下平滑过渡。演员服装也充满想象力,造型不俗。凡此种种却没能与内容表达相配套,最后只剩下凌乱和放空。也许编导想要的就是把一切都放空、解构,而我读出的却只是对古典诗词所思所解的不太在意和对后现代元素的任性堆砌。

  究其根本,这部作品的失败因素在最初便已埋下。首先是题材与定位方面的矛盾。

  《从前有个山》据说是投资方的一个宏大愿景的起点,主旨大意是要做中华“沿途文化”,以寻访传统、叩问传统、反思传统、继承传统的方式传延中华文化精神,也与“一带一路”的时代脉搏并线。这样一个非常主流的精神诉求,却遭遇了编导想要全面打破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束缚的题材定位,尤其是想要破除的对象属于本体而不仅是程式化套路,我看不到这其中有任何和解的可能。就像一个标准白富美和前卫叛逆的真摇滚男青年在一起,属于三观不合,冲突难以平复。

  其次,形态与结构方面的矛盾。每一个舞台作品的呈现都十分依赖于剧场的形态空间。在北展这种两三千人的大剧场,显然更适合巨大体量的商业制作,考虑到这部作品舞美的豪华规模,想要把它压缩成小而内秀的样子几乎不可能,那么如此商业规模的作品怎能不考虑一下通俗叙事结构和普通观众审美习惯?而这种要求又与导演田戈兵从先锋戏剧中养成的个人探索相矛盾。

  还有内容和手法的矛盾。中国古典诗词庞大的符号系统与它所指向的农业文明审美,具有十分封闭和自我增殖的功能特性,妄图用一点消费主义倾向的视觉暴力和造型拼贴,蜻蜓点水地加以破解,以期重构一种后现代的审美表达,这是可笑而不自知的。这种工程并非不能做,但需要创作者极其沉静的耐心和老到的分析,还需要显微镜般的眼光和手术刀式的技法才能办到,靠“打、砸、抢”不行。笔者体会尤其深刻的是在“酒与剑”的段落,扮演剑客的舞者们一面奔突辗转,一面激越地喊出关于酒与剑的诗歌散句,我感受到了演员真的在用他们的洪荒之力怒吼出那些碎片化的词语,但却不是在用心和脑。解构?拜托,还达不到。

  戏剧可以有千万种变化和追求,但本质核心是关于人的,创作者一定要深谙人性,不仅仅是自我的向内求索,还要对更加广大的人心有所体认,并且一定要尊重你的观众,无需谄媚但要细心为之着想。说到这点还有必要严肃指出一个我在观看现场发现的问题:曹操《观沧海》篇的段落,编导突发奇想让舞者们砍砸巨大的冰块,在离舞台边缘很近的地方,冰花冰屑四处飞溅,直接飞到观众席前三排,许多人紧紧挡住自己的脸颊和身体不受冲击。可能编导此举为了追求激烈紧张的戏剧高潮局面,但这场景在我看来暗藏着极大的危险。这一场万幸没有出现“小概率事件”,但假若有一人被急速飞溅的冰屑所伤,恐怕就可能演化成一个剧组吃不消的危机。

  《从前有个山》这一轮已然收获许多负评,但我始终认为不是题材的错误,也不是编导演在哗众取宠,在碎石乱瓦覆盖的重重板甲下我隐约仍能看到某种不灭的追求,也正因此我想要誓死捍卫艺术家进行特殊表达的权利,尽管哪怕他说的每一个字我都不同意。

  以上就是我对这部作品的真实态度。

  戏剧不像影视,戏剧不是一次性艺术,而是修改的艺术,《从前有个山》这样一部魔幻怪趣的大型制作,究竟还能不能改好了?我想也并非毫无可能。但是整个制作团队都须想明白,真正要的是什么,以及能够做到的是什么。跨越几千年的古典诗词文化如何在当今语境下重新激活再生,赋予新的力量和智慧,是很有意思也很重要的修行。制作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这场修行中,没修明白的人就会讲不好这个谜一样的故事。我们都像那个不知所云的小孩,在面对雨丝风片断井颓垣的时候,捡起这珠玉碎裂的诗词万花筒,耳听得西风瘦马的声响,我们都受到了巨量辐射,应该明白些什么,也一定会发生些什么。而我想送给创作团队的祝福是,不要总一味想着去对抗,去打破对面的什么,先试一试向内挣破自己。每一个人都需踏实翻过这座山,才能“看见”这座山,每一个当代中国人的心里,都还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

  摄影/齐蕊

恋爱排行
小编推荐
近期热点
轻松避免5种因素引起致情绪不稳定

[薄荷网,薄荷女人网,薄荷女性网]:薄荷女人网小编与你分享健康知识,快来学习解决对策...

[详细]
白领女性警惕“中年危机” 缓解年龄压

[薄荷网,薄荷女人网,薄荷女性网]:人到中年,或许遇上困境、瓶颈,都会 对自己年龄渐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