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RSS订阅 网站地图 TAG标签

《小别离》:应试教育的高级黑

来源:互联网 薄荷网/ 时间:2016-09-05 08:46
导读:观看《小别离》时的情绪是复杂的。可“别离”从来不小,剧中借出国留学的由头讲了太多需要勇气去担当的“难处” :与自己的别离,与感情的别离,与青春的别离… …这对于家长,很难,对于孩子,更难。

  《小别离》:应试教育的高级黑

  ◎何天平

  观看《小别离》时的情绪是复杂的。

  作为无数循规蹈矩走过多年应试教育中的一员,我对《小别离》清新外壳下里藏匿的“高级黑”颇为感同身受。聚焦“教育”和“成长”的议题,于我这样一个处于后青春期的观众而言,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青春剧了。

  相比国剧市场里不胜枚举的以两性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剧,《小别离》将矛盾重心挪到了孩童身上,也回归到了中国式家庭的核心命旨上——下一代的问题可能是绝大多数中国家庭问题的隐性落点。借由出国留学、应试教育、青春期困惑等社会热门话题,带出了正处于剧烈转型期的现实社会在某一层面上的“畸变”。故事里三个家庭中三位个性迥异的子女,何尝不是这一代又一代背负了更多家庭压力和社会期待的少年们的缩影?

  剧中似曾相识的桥段,对于总被贴上“垮掉的一代”标签的九零后甚至零零后大概并不陌生:

  “进不了重点高中,就进不了重点大学,进不了重点大学,你等于是这辈子完了。”

  “你说什么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什么抛物线、反比例函数,多数人学过之后全忘了,可为什么还得学?因为考场是血淋淋的战场。”

  “中考是‘一分一操场’,差一分就被甩到几百名开外。”

  需要承认的是,国内残酷的教育机制向来为无数家庭所“警惕”,分数成为衡量成长价值的唯一标准,“重点”亦是家长的最高期许——它没错,这是社会大环境的要求使然;它也有错,这让中国式的成长各有各的不同阴影。台词越熟稔,现实的刺痛也就越深切。缩影在《小别离》中的,是不断被社会和家庭所异化的教育,它使人不快乐,卷入其中的所有人追求着找不到意义的意义。

  《小别离》仍延续了“虎妈猫爸”式的中国新家庭标配来结构这一组人物关系,海清饰演的文洁是新时代女性典型代表,工作上雷厉风行、生活上一丝不苟,对待女儿几乎将其视作自己的翻版,传统视野里的母性光芒几乎觅不得踪影,母女大战时常一触即发。唯有依靠黄磊饰演的方圆在其中不断充当黏合剂,才能维系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在这样的“水深火热”中,剧集一开始便从女儿朵朵的独白中漫不经心地点出自己是“最可怜的受害者”,为看似轻喜剧调性的全剧给出了一记现实的冰凉。过往类似的家庭剧多关注夫妻关系和家庭生存,孩子虽是不少争端的焦点,但总体上仍以扁平化、附庸化的面貌存在其中——鲜少会有作品真正在关注“人小鬼大”的子女的能动性。细细想来,朵朵身上投射出的几乎是所有正值“焦虑”的新生家庭在“养儿育女”问题上的真实写照:善意单纯、偶尔撒谎;成绩中游、不抗拒努力;有忧有虑,对成长的世界充满困惑。考试不及格不敢告诉妈妈,想养狗不敢告诉妈妈,看一场演唱会更不敢告诉妈妈……本都是小事,孩子眼中却比天大。好朋友要出国,朵朵为这一场“小别离”考试发挥失常,大人的世界则是条件反射般的质问:“别人出国关你什么事?”可在孩子的心里,朋友怎么会是别人?伙伴是孩子心中干净又重要的意义。遗憾的是,“急于求成”的中国家庭大概很少自知。

  《小别离》讲的是身为孩子的不易,这是告别孩子身份并不久的我的共情之处——也许家庭教育的问题远不像剧中呈现的如此简单粗暴,也会有更多非结构性因素搅动其中,可这恰恰是容易被人们所忽视的视角:为了“抵达”,有“牺牲”的是家长,付出“代价”的也有孩子。一句“都是为了孩子好”,以爱之名却也绑架了孩子本该从容成长的自由。

  当然,如果停留在这里,那全剧的构造还算不上高级,无非是对于既存家庭教育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一次蜻蜓点水式的映射。该剧事实上在探讨的核心是当前较热的社会现象之一——“低龄留学”。注重家庭观念的外国人似乎很难理解中国父母的“狠心”,而这部剧便将这种复杂又纠结的爱进行了剖析。为什么要出国?为出国要不要砸锅卖铁?成长中的孩子如何看待“背井离乡”?该剧讲述了刚步入青春期的孩子突如其来地迎接各式各样的“别离”。可“别离”从来不小,剧中借出国留学的由头讲了太多需要勇气去担当的“难处”:与自己的别离,与感情的别离,与青春的别离……这对于家长,很难,对于孩子,更难。

  编剧曾在访谈中提及,人世间的爱都是“下行”的,人们总是习惯性地爱子女多过爱父母。《小别离》将心比心,是想让大人们设身处地去回首青春期的确幸和困顿,进而更好地理解子女;也令尚在青春期的不安少年重新审视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大人也好,孩子也罢,大概都能在其中有所移情,甚至有所反思。

  剧中展现的三个家庭也构成了两组“相映成趣”的结构关系:一组是富人、中产和平民的阶层对照;一组是学渣、学酥和学霸的学力对照。两组关系分别被套在大人和小孩的“终极困惑”之上。电视剧试图尽可能地指涉现实生活中的家庭生存面貌:富人送孩子出国不在话下,却始终有着难与孩子畅通交流的沟壑;中产和他们成绩平庸的孩子一样彷徨而犹豫;平民的孩子成绩优异,却总是为出国所需的“五斗米”折“腰”。这些颇有意味的反差虽未必有绝对的普遍性,但这种想象生产看似给低龄留学泼“冷水”,也是给新生家庭成长困境的一盆“冷水”,更是给一哄而上的某种社会生态的一盆“冷水”。

  剧集给出的宣传语是“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看似深情款款的话语背后,反令人读出一丝自嘲。天下子女总有一天会“走出”家庭,在中国的文化传统视野下,“父母在,不远游”,《小别离》谈的是教育和成长,其实影射的是某种情感越发匮乏的社会焦虑。

  观剧过程中时不时会心一笑,还有些不足为外人道的心酸吧。

恋爱排行
小编推荐
近期热点
轻松避免5种因素引起致情绪不稳定

[薄荷网,薄荷女人网,薄荷女性网]:薄荷女人网小编与你分享健康知识,快来学习解决对策...

[详细]
白领女性警惕“中年危机” 缓解年龄压

[薄荷网,薄荷女人网,薄荷女性网]:人到中年,或许遇上困境、瓶颈,都会 对自己年龄渐大...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