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RSS订阅 网站地图 TAG标签

上海国际艺术节“校园行”广受好评背后

来源:互联网 薄荷网/ 时间:2016-11-04 16:01
导读:新华社上海11月4日专电题:年轻人期待这样的“大餐”——上海国际艺术节“校园行”广受好评背后新华社记者郭敬丹、许晓青当中小学生穿上戏服致敬经典,当大学生在校园里的

新华社上海11月4日专电题:年轻人期待这样的“大餐”——上海国际艺术节“校园行”广受好评背后

新华社记者郭敬丹、许晓青

当中小学生穿上戏服致敬经典,当大学生在校园里的音乐会上被“高大上”的外国乐团深深感染……艺术,在他们心中意味着什么?亲近艺术,给年轻人带来了什么?

正在进行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校园行”,把“国际范儿”的音乐剧、交响乐和“中国风”的传统经典带进校园,艺术大餐面前,年轻人纷纷给出了“五星好评”。

新鲜——“捅破学生和艺术之间的窗户纸”

“我们学校在远郊,大家又都是‘穷学生’,专门买张票去听音乐会、看话剧还是有难度。”上海立信会计与金融学院大三学生唐堃磊告诉记者,艺术节里,“送上门”的“高山流水”,首先让自己有了亲近高雅艺术的机会,感觉很新鲜,也很受震撼。

“‘现场感’是非常不一样的,互动感很强,很有感染力。”唐堃磊学的是财务管理,他告诉记者,自己对印度宝莱坞舞蹈的“校园行”演出印象很深。

“那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我能被舞台上的艺术家们带入异域文化的剧情里去,而这会为我开拓一种全新的视角甚至是思维方式,这跟我本专业常接触到的数字、数据分析很不一样。”唐堃磊说。

“其实学生们对于现场看表演是有兴趣和需求的,只是缺少一些机会和渠道。”上海立信会计与金融学院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倪燕说,艺术节“校园行”正契合了这种需求,提供了平台和资源,也捅破了学生和艺术之间的那层窗户纸。“其实这样的机会也培养了同学们对于艺术的‘感觉’,对提升全面素质起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推动作用。”

营养——“艺术背后是历史和文化”

在艺术节“校园行”的带领下,南音《凤求凰》走进同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让同学们领略南音含蓄、唯美、凝重、神秘的独特韵味。泉州提线木偶戏《古艺新姿活傀儡》节目在上海市大同中学上演,匈牙利独奏家专场音乐会也将走进华东师范大学……

“一场场演出的意义不仅仅是舞台表演,艺术背后是更加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这些都是同学们能从艺术大餐中吸收到的营养。”华东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常林说道。

华东师范大学音乐专业研二的高一方连续两年担任“校园行”志愿者,她感到,同学们的娱乐兴趣已经不仅限于“刷剧”了。“校园行的演出场场爆满,我们通知早上10点开始领票,7点半时,排队领票的同学们已经绕教学楼一圈了。”高一方告诉记者。

“对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对艺术的接触其实是一种‘传染’:一个学生带动他的室友,室友再带动班级同学,慢慢地整个学校的文化氛围就得到提升,也能给学生心灵的洗涤,精神的丰富。”倪燕表示。

而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学校里接触高水平艺术团则意味着实践中的历练。“‘校园行’来的多是国际艺术团,规格很高,他们的严谨、敬业,很值得我们的学生学习。”常林感慨地说,我们在专业技法上可能不差,但是整个底蕴、氛围、态度,还是要在这样一次次的实践中进行积累。

成长——“艺术语言能直达内心”

今年,上海国际艺术节还设置了“向大师致敬——上海市中小学戏剧教育实践活动”、上海市中小学戏剧嘉年华等活动,为的就是让艺术全方位浸润校园,让艺术促进素质教育。

《贵妃醉酒》中杨贵妃的凤冠霞帔、《铡美案》中包公的黑蟒、《野猪林》中林冲的白箭衣……在“嘉年华”现场,上海戏剧、戏曲特色的12所中小学逾千名学生“零距离”体验戏剧艺术的魅力。那些以往只能在荧屏里见到的京剧华服,在戏剧嘉年华中近在咫尺,孩子们甚至有机会亲自穿上戏服感受京剧韵味。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今年正逢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来自上海市田园高级中学的学生演绎了一段《哈姆雷特》的经典台词,致敬莎翁。

对这段略显稚嫩的表演,国家一级演员、素有“莎剧王子”之称的话剧表演艺术家焦晃在现场声情并茂地进行了指导。

“其实我初一初二的时候特别捣蛋,初三的时候开始接触话剧,大家才觉得我人变得庄重起来。”焦晃告诉在场的小戏迷们,戏剧艺术能够提供的养分有很多。“高中我就决定考戏剧学院,从此改变了我一生的道路。”

“教育不光是专业技能,还包括人文关怀,可能课堂上需要很大篇幅才能说通的道理,舞台上通过音乐、肢体语言的表达就能直接触动内心。”常林说道。

热点排行
小编推荐
近期热点